初冬時節,許多農田褪去了“綠裝”,但在內江市東興區白合鎮、順河鎮等地,“內江天冬”郁郁蔥蔥,長勢喜人,給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。
村民們忙碌其間,除草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……為明年的“內江天冬”豐產豐收作足準備。白合鎮華山村天冬種植園負責人告訴記者,“這一輪除草大概要二十天,等到明年年初就可以采挖天冬了?!?/p>
正如記者所見,“內江天冬”種植、管護、采收等環節需要大量勞動力,給當地及周邊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務工機會,村民在不出遠門的情況下,就能獲得土地流轉租金和勞務收入。
內江市稔雨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周萍介紹,目前除了種植,還建設了一座烘干房,進行天冬粗加工,提高天冬附加值,助力鄉村振興。
順河鎮花祠村黨總支書記劉高告訴記者,下一步,花祠村將在已發展的近2000畝天冬基礎上,繼續擴大種植規模,爭取明年達到5000畝,并延長產業鏈,引進加工企業,壯大村集體經濟。
放眼全區,截至目前,東興區共種植天冬5萬畝,天冬種植基地共安裝了38套中藥材溯源體系前端設備,涉及郭北、白合、田家、富溪、平坦、石子等14個鎮。
作為“中國天冬之鄉”,東興區牢牢把握國家、省、市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契機,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,按照育苗、種植、加工、交易、產品研發、品牌營銷、康養旅游“七位一體”發展路徑,大力發展以“內江天冬”為主導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,振興革命老區,助力鄉村振興。
預計到2030年,東興區將建成現代中醫藥精深加工產業園、國家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、東興區中醫藥倉儲物流基地及專業化交易市場、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、內江中醫藥院內制劑中心,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。